张祥志博士、副教授,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,江西省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,国家知识产权培训(江西)基地副主任。2014年博士毕业入职华东交通大学。
一、赴抗洪一线——饮水思源感恩心
2020年7月13日,学校发出组建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的号召后,张祥志老师和同院其他五位老师第一时间参与报名。在第一批自愿奔赴鄱阳的队伍中,除一位家在鄱阳的同事外,同院的五位老师也主动申请报名参加,他们作为一个团队,代表了交大人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的形象。
张祥志老师自愿报名参加青年突击队的出发点,其实很简单。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、一名来赣六年的外地人,在这里,我感觉到了江西和交大对我的关爱与帮助,有这样一个抗洪救灾的机会,必须要心怀饮水思源的感恩心,力所能及的为江西做点事情或者贡献,这样才算完成了自己成为‘江西老俵’的‘成人礼’。”
张祥志老师从小在长江“九曲回肠”之地的荆州石首市长大,98年洪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人民子弟兵奋战在长江大堤上的画面,父亲带着他巡堤的记忆,都历历在目。他说“将人民子弟兵和父亲奋战一线的精神传递下去,其实就是最好的感恩。”
二、建临时服务站——为民服务使命感
作为青年突击队第七中队的中队长,张祥志老师与12名同仁共同完成埠丰村和和丰村两个村的巡堤值守任务。安排值班表、下达各种通知、提醒安全和工作纪律、搬运相关物资以及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巡堤,前两天的工作,虽然辛苦但却充实。
来到前线的第一天,张祥志老师第一次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巡堤,烈日、高温、暴晒,勘察重点区域、学会辩识堤脚泉眼、接受专业培训、休息时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。第一次夜班,晚七点到早七点,面对下半夜铺天盖地的蚊虫和随时可能出现的蛇,他们走遍埠丰村段堤脚每个角落,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。他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克服种种困难,圆满完成各项任务。
抗洪巡堤之余,张祥志老师心里始终牢记团省委在培训会上传达的精神,深刻记着学校领导在出征时的嘱咐,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,根据个人所长做出自己的贡献,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优良作风,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,发挥特长做贡献。
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,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,张祥志老师作为校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主动担当,张祥志在进入埠丰村的第二天,就主动找到三庙前乡李良副乡长和埠丰村防汛点负责人张和明,经过沟通协调,“突击队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站”在埠丰村防汛点迅速成立。
一方面,利用李乡长和张站长的联系渠道,咨询服务通知在服务站成立当晚的12点,就发到200多人的三庙前乡工作微信群和90多人的村主官微信群。另一方面,各个防汛点的交大同事积极响应,出谋划策、搜集信息、交流经验。截止发稿,服务站已为多位同学提供咨询帮助,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服务群众及育人作用,并得到三庙前乡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点赞。
三、省双千人才——求真务实科研人
2014年开始,华东交通大学以省内最优厚的待遇引进博士,张祥志老师就是其中一位。六年时间,出生于1987年的他以“拼命三郎”的拼搏精神,从一位应届毕业生蜕变为省级人才,用奋斗书写青春、以虔诚潜心科研。
拿下国家级社科项目、主持6项省部级课题、出版专编著3部、承接政府和企业横向项目6项、发表论文约20篇,获得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称号和省双千计划人才称号。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,一项项科研业绩,成就了一位华东交大文科领域的求真实务科研人。
此外,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,做到“学以致用”是他的孜孜追求。组织20余期面向实务的专门人才培训班、参与全国百强智库高铁研究所的工作、参与全省文化巡礼展审稿工作、协助景德镇“全国版权示范城市”和“国家文旅试验区”建设。参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全省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工程各项事务等等,都有他的身影,“时不我待”“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做”是他的口头禅。
“还有一周时间,我们一定会继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,发扬能吃苦、能战斗精神,在鄱阳展现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与当担,展现青年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,展现“求真务实交大人”的风采,实实在在为抗洪救灾做出贡献。“希望我们能够代表交大,代表人文学院,为鄱阳做一点点贡献,为抗洪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在谈及接下来的防汛工作,张祥志老师如是说道。
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交大青年”和微博“华东交通大学团委”。